福州晚報(采訪陳小山芙蓉園施工過程)
[日期:2013/11/28] | 發布者:福建佳發裝潢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|
福州晚報2013年11月27日期 第A2版:要聞
芙蓉園一期月底基本完工
整個工程爭取明年10月完成
1
■本報首席記者綦芬/文 陳建國/攝
本報訊 記者昨天獲悉,國家級文保單位、福州名人葉向高故居、福州四大園林之一朱紫坊芙蓉園保護修復(一期)工程本月底基本完工,整個工程分四期,爭取明年10月基本完工。
芙蓉園居住過兩任宰相
芙蓉園位于鼓樓區法海路花園弄,始建于宋代。原為宋代參政(相當于副宰相)陳韡的芙蓉別館,后為明代內閣首輔(宰相)葉向高別墅,清時為湖南布政使龔易圖所有,重加修建,辟“芙蓉別島”,民國時住過將領陳兆鏘,具有很高的歷史和人文價值。
芙蓉園從宋代至今,其基本結構依然保存完好。整個園林充分利用了空間,園內各種建筑齊全,卻不擁擠。回廊曲折,彼此相通,移步換景使其別具特色。
一期工程月底基本完工
昨天下午,記者來到朱紫坊芙蓉園工地,工人們正在朱紫坊34號大廳和廂房內調整木龍骨,為鋪設地板做準備。門頭房已修好,屋面已全部翻新。大廳兩邊廂房灰板壁已經粉刷,門窗也已安裝,只等配齊雕花構件。二進天井回廊屋頂,待墻頭帽下的一圈彩繪畫好后,再鋪瓦片;門、窗等待做舊處理和安裝。二進包括漆金的燈杠、斗拱、一斗三升雕刻構件等在內的舊構件,六七成保留較好。為了保留古建筑的原真性,修復中,盡量采用原有的建筑材料,大廳柱子大部分腐爛的已經更換;局部腐爛的、開裂的,也已整修。
據施工方項目經理陳小山介紹,芙蓉園由朱紫坊34號和36號、花園弄19號和23號四個門牌號組成,目前保留有明、清至民國建筑。保護修復工程分四期施工,屋頂全部落架大修。
一期工程是朱紫坊34號,在朱紫坊河沿,芙蓉園北端。整座建筑由兩進院落組成,包括門頭房、兩進、一二進的天井和回廊,占地面積630平方米,一二進建筑分別始建于明、清兩代。除了二進回廊的壁畫和墻頭帽下的彩繪有待設計恢復外,一期工程月底基本完工。
二期工程是與朱紫坊34號一墻之隔的36號,由門頭房、主座和前后小天井組成,占地363平方米。由于主座屋面90%壞掉,目前屋頂已經落架,等待大修。
三期工程是花園弄19號,在芙蓉園南端。19號是武陵別墅,包括中落后花園、中落四面廳、東落二三進,還有在花園弄19號的東落一進門頭房,占地1458平方米。
據陳小山介紹,在拆除19號后花園石欄桿的建法建筑時,意外發現石欄桿上有四頭與石柱相連的石獅子,石獅子形態各異,相對而視。專家說是明代的,很珍貴。
四期工程是花園弄23號,占地949平方米,這里是芙蓉別島,內有花園、一幢兩層的古建筑。目前違法建筑也已拆除。芙蓉園整體工程基本完工,要到明年10月。